首页

>

典型案例

村支部书记“喊话” 传递党的“好声音”

时间:2025-05-30 来源: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编:余韩 周梦蝶(实习)

分享到

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创新开展理论宣传宣讲,组织村支部书记利用田间地头、村前屋后的“村村响”大喇叭,向群众直接“喊话”,用乡言乡语讲解党的惠民政策,用群众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,近距离激发人民群众内心的共情共鸣,进一步发挥“村村响”在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中“上接‘天线’、下接‘地气’”的宣传优势。

一是传思想,喊理论:点亮思想“启明星”。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,把深刻的理论讲透彻、把宏大的目标讲明白。在三锹乡地妙村,村支部书记用地道的苗话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向苗乡侗寨。无论是在农忙间隙的田间地头,还是在茶余饭后的村庄广场,大喇叭里传出的是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、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等精髓要义,让村民们明白国家发展大势与自身息息相关,增强村民对党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,在基层筑牢共同奋斗的信仰之基,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二是传政策,喊致富:开启惠民“幸福门”。为确保党的好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,“书记喊话”搭建起政策与群众的“直通桥”。从农业补贴政策到农村医保新举措,从教育扶贫计划到乡村产业发展,书记们详细解读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、申报条件和实施步骤。利用广播定期播报、关键节点反复强调等方式,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清楚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,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疑虑。
三是传道德,喊品行:厚植美德“滋养土”。村支部书记们在喊话中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传统道德观念。讲述那些发生在村里的孝老爱亲故事,让尊老敬老的美德在村民心中扎根;传颂邻里互助的感人事迹,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。引导村民从身边小事做起,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,为乡村厚植道德的滋养土壤,提升村民的道德修养,让优秀的品德成为乡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,塑造乡村文明的良好形象。

四是传文化,喊新风:吹遍乡村“文明风”。村支部书记们用可听可感的语言、生动鲜活的案例,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,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在一次次的喊话声中,让“难为情”的当事人悄悄改正,让“不服输”的村民们争相赶超,积极参与到文明乡村的建设中来,文明之风不知不觉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。
五是传法律,喊法治:筑牢乡村“防护网”。村支部书记们通过喊话,将法律知识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。解读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,如土地法、民法典中的涉农条款等,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。普及依法维权的途径与方法,让村民知道在遇到纠纷和问题时,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通过持续的法律宣传,营造乡村良好的法治氛围,筑牢乡村的法治防护网,为乡村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。
六是传科技,喊创新:点燃发展“新引擎”。村支部书记们在喊话中,积极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创新理念。介绍新型农业种植技术、养殖技术,帮助村民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劳动成本。分享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成功案例,激发村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。鼓励村民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农业”等新模式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点燃乡村发展的新引擎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
(湖南省政研会供稿,作者: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)

责编:余韩 周梦蝶(实习)

来源:思想政治工作研究

友情链接:

湖南省直机关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南社会工作 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省工商联 我的韶山行